【#發現齊視界|命名「齊柏林鰓沙蠶」跟「齊柏林新尖額蟹」的人找到了!!】
感謝各界經常提供基金會相關資訊,這篇以齊柏林命名新物種的文章,在今年上半年十分火紅,小編超好奇是什麼契機,促成這件好事?接下來讓我們歡迎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薛攀文教授登場!🙏
小編:請問您是什麼契機認識齊柏林導演呢?
薛老師:其實我無幸見過齊先生,但因看過《看見台灣》而知道他,我非常認同他理念,也覺得齊先生的離開很令人傷心。我們做生物研究,需要投注大量時間上山下海採集,跟齊先生做的事情非常相似,只是我們在陸地與海洋上奮鬥而他是在高空。
小編:您認為齊導演哪一件事讓你最印象深刻?
薛老師:在我教書的20幾年裡,我常感受到學生因沒辦法眼見為憑,而造成學習效果不佳,進而無法真正了解台灣的大自然是個充滿生物的寶地。齊先生《看見台灣》的教學效果百倍於我這個老學究20幾年的言教。在大學裡,我們經常用國外的教科書與例子,而那些教材無法讓年輕學子感同身受,但齊先生的《看見台灣》能夠做到讓學子們知道台灣的珍貴與價值,還有以及我們能為台灣做的這些小事。
小編:為什麼您會想用齊柏林導演來命名呢?
在生物界發表新品種都有命名權,希望能夠藉由新品種命名向齊先生致敬,他絕對值得紀念!所以我將齊柏林先生的名字當成是新物種的命名,心想只要人類文明仍存在,齊先生都能與之名流千古,我命名時遙想當年齊柏林先生飛過海埔新生地的曾文溪口溼地,我都覺得感慨萬千!❤️
附圖為2005年曾文溪出海口
#齊柏林
#沙蠶
#我眼中的齊柏林
#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薛攀文教授
🚁訂閱《看見‧齊柏林基金會》Youtube 頻道
http://pse.is/ChiPolinFoundation